close
歐美的共享自行車雖然已經發展多年,但主要是“有樁”模式,收費高且大多虧損。而來自中國的共享自行車卻借助物聯網等技術手段實現瞭“無樁”運營,使用體驗、便捷性和商業回報都大大提升。
過去總是中國公司把創新模式COPY TO CHINA(復制至中國),但現在美國矽谷的科技公司卻開始模仿起瞭中國同行,英國、加拿大、澳大利亞也有瞭仿效者。從“中國復制”變為“復制中國”,從“中國制造”到“中國智造”,“自行車”再一次成為中國名片,隻不過這一次它代表的是“中國式創新”的成功范例。
把中國單車騎向世界
僅僅兩年時間,赤橙黃綠青藍紫……各色共享單車迅速占領瞭中國的大街小巷,不僅形成瞭巨大的產業風口,也讓自行車再次回歸世人的生活。不過,共享單車公司們的野心可不僅於此,他們正在大踏步邁向國際市場。
2016年年底,ofo小黃車宣佈開啟全球運營戰略,首站進入新加坡。“現在ofo在新加坡累計註冊用戶已經超過10萬人,每天6000輛車能提供2萬多次的出行服務。ofo已經獲得當地陸路交通管理如何申請註冊商標台中局的支持,預計今年內我們會在新加坡投放單車數萬輛。”ofo小黃車聯合創始人於信告訴《中國經濟周刊》記者。
據於信介紹,ofo小黃車已經在美國、英國、新加坡、哈薩克斯坦4個海外國傢開展業務。截至6月,ofo小黃車已在全球5個國傢(包括中國)、150個城市同步運營,連接車輛近650萬輛,日訂單超2500萬,用戶累計騎行達10億次,和ofo小黃車合作的自行車供應商產能占到共享單車全行業的70%。
“到今年年底前,我們預計會在20個國傢提供服務,鋪放車輛超過2000萬輛。大部分海外國傢會集中在歐洲和東南亞。”於信透露。 “在世界各地,我們希望小黃車就像麥當勞、星巴克一樣,隨時隨地為人們提供必要的生活基礎服務,讓共享單車成為全球各地的通用語言。”他說。
摩拜單車也將新加坡作為國際化的首個試水地。摩拜單車海外拓展總監克裡斯·馬丁(Chris Martin)告訴《中國經濟周刊》,摩拜在3月下旬開始進入新加坡,6月30日正式進入英國的曼徹斯特和索爾福德兩個城市運營,在日本的福岡和札幌也獲得瞭當地政府的批準。“當然,陸續會有更多。”他說。
目前摩拜單車在海內外超過100個城市運營超過500萬輛智能單車,日訂單量最高超過2500萬,註冊用戶超過1億。根據摩拜的推進計劃,到2017年底,摩拜會進入全球的200個城市服務。
今年6月,摩拜單車剛獲得新一輪超過6億美元的融資,而今年以來摩拜的累計融資已超過10億美元。摩拜單車聯合創始人兼CEO王曉峰表示,融資的主要用途之一是加速國際化進程。“融資之後,摩拜的國際化加速其實也是一個水到渠成的過程。”馬丁說。
外國企業“復制”中國創意
今年5月,20國青年評選出瞭中國的“新四大發明”:高鐵、支付寶、共享單車和網購,“歪果仁”們紛紛表示,“中國式生活”令他們著迷。
其實,歐美等地的共享單車服務已經發展瞭多年,比如歐洲已有至少550個城市有共享單車服務,但絕大部分是傳統的“有樁”共享單車,占地面積大,無法實現隨時隨地用車還車,而且絕大部分並不盈利,主要依靠政府補貼或企業的“公益”註資才能運營。前任倫敦市長鮑裡斯·約翰遜在任職期間曾大力推行公共有樁單車,但收效甚微,被批評是“浪費納稅人的錢”。
美國也是如此。紐約市與Alta Bicycle Share公司合作的Citi Bike是美國最大的公共自行車系統,但也並不賺錢。而且由於價格昂貴,頗受質疑。
可是,完全憑借企業和市場的力量,中國的共享單車規模卻在很短時間內遠遠超過瞭西方。中國共享單車公司利用移動互聯網、物聯網技術和智能手機相結合,打造出瞭共享單車的“無樁”模式。不僅提高瞭自行車使用和共享的效率,還大幅提升瞭便捷性,而且可以獲得豐厚的商業回報。
無論是產品技術,還是運營模式,中國共享單車都做到瞭“中國原創”。過去,都是中國創業公司把國外的產品技術模式“復制”到中國,而無樁共享單車現在卻成為瞭被美國矽谷的科技公司和英國、加拿大、新加坡、澳大利亞創業者復制的對象。比如美國的Lime Bike、Zagster和Spin都已經獲得頂級投資機構和投資人的青睞,新加坡也出現瞭oBike,澳大利亞也有瞭Reddy Go……
隨著從“中國復制”變為“復制中國”,單車出海也讓曾經驚艷世界的“中國制造”變為瞭“中國智造”。比如隨著中國共享單車的出海,自行車生產企業從過去邊緣化的傳統行業一躍成為朝陽產業。一端是互聯網技術,一端是傳統制造業,共享單車很好地詮釋瞭產業融合的新模式,為中國制造“走出去”提供瞭強勁的推動力。
於信表示,ofo已經和上海鳳凰、天津飛鴿等民族自行車品牌深入合作,也包括北鬥、華為等民族企業攜手出海。比如,今年ofo與鳳凰合作的海外共享單車產能將達到100萬輛。“由中國創造的模式開始被國外所模仿,這無疑是一個契機,我們可以去做一傢生來就是全球公司(born to be globalization)的公司。而實際上,ofo從最開始就是要做一傢全球性公司。”於信說。
談及摩拜全球化的問題,摩拜單車創始人胡瑋煒在出席今年的夏季達沃斯論壇時也表示,摩拜做國際化並不是一時興起,也不是做給投資人看,而是從成立這傢公司的第一天起,就把摩拜想象成一傢國際性的公司,就沒有把目光局限在中國。所以,從很早的時候,摩拜從設計理念、產品標準和打造物聯網,都是瞄準瞭全球市場的。
馬丁表示,摩拜在物聯網方面的全球佈局從2016年年底就開始瞭,和愛立信、華為註冊商標申請台中、中國移動、沃達豐、高通、微軟雲等全球領先的電信和物流網公司都達成瞭合作。
挑戰不小,機會更多
不過,在共享單車全球化的過程中,需要考慮的問題和克服的挑戰並不小。不僅有本土化運營的問題,還有如何與外國政府良好地溝通,如何適應各地的政策法規,如何更好地適應用戶的習慣……
比如,共享單車在中國主要解決居民、學生的出行問題,但是在很多歐美地區,則更多用於居民健身或遊客旅行,所以會需要不同的自行車類型以滿足不同的目的。再比如,國外一些地區對於共享單車的停放和管理、運營和維護都有更嚴格的規定,而不像目前國內這樣,幾乎可以隨意停放在任何地方;損壞的車輛如果不及時處理,也會面臨高額的處罰。
成本也是一大挑戰。如果一輛自行車放在美國制造,成本大概是中國制造的3倍;但是從中國運往海外,往往又需要繳納大量的關稅。運維成本也很高,在美國,單車輪胎漏氣的修理費用往往要15~20美元。還有很多國申請註冊商標台中傢和地區的法律規定,騎自行車必須戴頭盔,頭盔的配套、清潔和失竊也都是要解決的問題。
摩拜單車海外拓展總監克裡斯·馬丁表示,這畢竟是一個商業行為,也需要“你情我願”。“在進入一個城市之前,摩拜首先會進行一些可行性的調研,看看這個城市是否適合共享單車,基礎設施是否支持,當地的人們是否會用,是否能夠幫助解決當地的出行問題,是否能給當地的政府、社區和市民帶來價值。同時,也會與當地的管理者進行溝通,讓他們更瞭解摩拜的智能出行解決方案。”他說。
對於前景,馬丁表示樂觀。摩拜的智能共享單車模式基於GPS和物聯網,被認為是摩拜的優勢,有智能化管理,有大數據支撐,摩拜的產品維護更容易,一些當地政府非常支持。比如,此前英國一些城市的公共自行車大多是政府花錢投放,要花納稅人的錢,而摩拜不需要政府投資,還提供的是比傳統有樁自行車更高級、更智能的車輛。“外國用戶是很識貨的,摩拜單車特有的軸傳動、免充氣、一體輪和一些設計細節,他們非常喜歡。”馬丁說。
“挑戰當然會有,不同國傢當地的法律法規、產業狀況、用戶習慣乃至自然環境都有差別,但我們有不斷面對具體挑戰並給出解決方案的信心。” ofo小黃車聯合創始人於信說。但是,他認為“短距離出行”的剛性需求在不同國傢都存在,這種商業模式在長期來看會適用於各個國傢的市場,機會大於挑戰。“比如我們到美國的得州奧斯汀參加西南偏南音樂節,這個城市本身就有帶樁的公用租車,但大量的用戶非常熱情地問我們會不會長期留下來,因為‘你們這個簡直比政府提供的方便太多瞭’。”
於信透露,接下來ofo會重點選擇兩類城市,一是國際大都會,居民及遊客多、人流量大;二是大學比較集中的地方,大學城人口密度相對集中,大學生接觸新事物也比較快。“在產品硬件功能上,我們會根據國外的地形、用戶身體特征、政府相關政策要求做調整,做一些區別化的設計。從技術的角度上來說,ofo現在在海外投放的全部是智能鎖。”
責任編輯:許亞洲
文章標籤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